成语意思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成语意思见“鲜衣怒马”。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成语意思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成语出处《北齐书 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
成语意思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成语出处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成语意思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成语意思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成语出处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成语意思“哓”念xiāo;“瘏”念tú。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成语意思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成语意思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成语出处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成语意思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成语意思携:牵引。比喻男女间的欢会
成语出处元·曾瑞《青杏子·驰怀》套曲:“携云挈雨,批风切月,到处绸缪。”
成语意思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成语出处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成语意思自诩有才,以求施展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成语意思誉:声誉,名誉。用虚假的声誉欺骗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成语意思指美酒。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7回:“东一院作金齑玉脍,西一院就酿仙液琼浆。”
成语意思①指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成语出处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成语意思鲜:少。很少有能够同它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史·宋偓传》:“偓,庄宗之外孙,汉祖之婿,女即孝章皇后,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成语意思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成语出处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