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成语出处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成语意思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成语意思悬圃:仙境。传说昆仑山上的悬圃及山东的蓬莱。指仙境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览观县圃,浮游蓬莱。”
成语意思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成语出处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成语意思指皮肤细嫩。借指没经过锻炼,不能担当大任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他虽然心毒意狠,到底是细皮嫩肉,如何禁受?”
成语意思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14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成语意思传说玄圃多美玉。因以“玄圃积玉”比喻精华荟萃。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葛洪著书,称机文犹如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
成语意思犹软钉子。比喻以婉转隐晦的方式进行斥责或拒绝。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四:“屠维岳第二次听出吴荪甫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个橡皮钉子。”又《清明前后》第一幕:“[余为民]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钉子而自解嘲的时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个白痴。”
成语意思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少年登场》:“西颦东效,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
成语意思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成语出处唐 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
成语意思雄罴:猛兽。比喻众多的勇猛将士
成语出处南宋·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雄罴百万临危堞。”
成语意思嫌:厌恶。嫌弃贫穷的;喜爱富有的。指对人的好恶不以德行;而以贫富为标准。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斐度还带》:“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成语意思①比喻退隐闲散之人。②比喻非正当男女关系中的女方。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贱子平生出处,虽则闲鸥野鹭,十五度黄河。”
成语意思指像小鸟一样亲近人。多形容少女或小孩的娇柔可爱。依:依偎。
成语出处《旧唐书 长孙无忌传》:“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成语意思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
成语意思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成语出处《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成语意思处:定,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情绪变化无定
成语出处春秋·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成语意思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成语意思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成语意思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