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成语意思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
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乡里夫妻》:“俗语云:‘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言乡不离理,如夫不离妻也。”
成语意思犹言迅雷烈风。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成语意思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成语意思见“席丰履厚”。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成语意思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成语出处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成语意思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成语意思麒麟和凤凰,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祝寿》:“未须期东海南山,愿早赐祥麟瑞凤。”
成语意思携:搀扶;挈: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指成群结队而行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成语意思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成语意思乾坤:指天地。袖中藏有天地。比喻离奇的幻术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大仙把玉薼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
成语意思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
成语意思卤:通“橹”,大盾。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来。形容杀人很多
成语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成语意思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成语出处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成语意思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成语意思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
成语出处《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
成语意思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成语出处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成语意思不认真,马马虎虎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召唤同伴。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赠史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成语意思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成语出处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