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成语出处《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成语意思烜赫:形容声名或气势很盛。名声显赫
成语出处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企紫雍容富贵身。”
成语意思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成语意思见“驷马高车”。
成语出处清·方文《为陈俞公五十初度》诗:“驷马轩车易倾覆,何如野老话桑麻。”
成语意思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
成语出处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成语意思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成语意思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成语意思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成语意思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成语意思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成语意思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成语意思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成语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成语意思同“望梅止渴”。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成语意思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成语意思比喻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成语意思施:施行;智:智慧,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第四折:“两阵之间,怎生施谋用智,你说一遍,老夫试听者。”
成语意思比喻兴盛繁荣。
成语出处《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成语意思谋:计划;猷:谋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成语出处《晋书·元帝纪》:“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猷,出自胸怀。”
成语意思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成语意思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