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成语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成语意思疏:疏远;谋:图谋,营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成语意思犹厉兵秣马。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成语意思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成语意思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权做这场折本买卖。”
成语意思见“身败名裂”。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成语意思树: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成语意思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
成语意思形容见识卓越。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成语意思同“食不二味”。
成语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成语意思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成语出处汉·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成语意思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成语意思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成语意思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成语意思谓病痛很多。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
成语意思见“神不守舍”。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成语意思犹手不释卷。
成语出处《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成语意思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成语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成语意思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成语意思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箸雨青,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问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