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成语意思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成语意思形容岁月流逝。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成语意思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成语意思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成语出处《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成语意思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成语意思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成语意思见“日许多时”。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过吕城闸》诗:“一船最后知何故,日许时间独不来。”
成语意思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成语意思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成语意思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成语意思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成语意思形容性情柔和。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成语意思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成语意思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成语意思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成语出处《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成语意思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成语出处《新唐书 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成语意思比喻全部擒获或肃清。
成语出处清 唐甄《潜书 两权》:“天下多群盗,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成语意思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成语意思犹人心难测。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止凭此一线未死之人心,以为鼓荡,然而形势昭然者也,人心莫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