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成语出处清·莫友芝《〈巢经堂诗钞〉序》:“[子尹]不肯以诗人自居。当其兴到,顷刻千言;无所感触,或经时不作一字,又脱稿不自收拾,子弟钞存十之三四而已。而其盘盘之气,熊熊之光,浏漓顿挫,不主故常,以视近世日程月课,楦酿篇牍,自张风雅者,其贵贱何如也?”
成语意思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成语意思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成语出处清·陈田《序》:“嘉靖之季,以诗名者有后七子,李王为之冠,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成语意思瑞:吉祥。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瑶池内瑞彩祥云尽笼罩,总堪描。”
成语意思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成语意思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前戈矛,后邪许,得险即守,寸步而前,而后苗锐挫望绝,薪烬焰息,堤塞水止。”
成语意思稠:稠密,多。穰:丰盛。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
成语意思比喻年幼。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成语意思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成语意思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成语意思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成语意思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成语意思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成语出处明 李贽《焚书 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成语意思比喻用刚刚学到的东西去教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成语意思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成语意思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成语意思人多势力大。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成语意思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成语意思比喻处境艰难。
成语出处《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