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成语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琴歌既断,酒赋无续。”
成语意思追究事物的根底
成语出处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成语意思穷:极。形容十分精巧而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袁宗道传》:“时复拈笔为制举义,穷工极变。”
成语意思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成语意思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11回:“何世清这老头子为什么这样气高胆壮呢?”
成语意思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成语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成语意思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成语出处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成语意思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成语意思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成语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成语意思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
成语意思见“潜光隐耀”。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宝城不梓,慧扇方掩。”
成语意思犹言去旧迎新。
成语出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成语意思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成语意思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成语意思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成语出处唐 宋之问《有所思》:“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成语意思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成语意思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成语出处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成语意思见“清灰冷灶”。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成语意思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黄仙峤前辈诗序》:“间以其余发为诗章,又能弃故揽新,约言丰义,而先生曾不以自鸣,退然若无以与于古者。”
成语意思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成语出处宋·梅尧臣《闻密赐》:“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