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成语词典

古代成语大全

古代成语大全

  • 有口无心

    yǒu kǒu wú xīn

    成语意思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成语出处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以口问心

    yǐ kǒu wèn xīn

    成语意思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云开雾散

    yún kāi wù sàn

    成语意思见“云消雾散”。

    成语出处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异口同音

    yì kǒu tóng yīn

    成语意思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成语意思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隐鳞藏彩

    yǐn lín cáng cǎi

    成语意思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意思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因利乘便

    yīn lì chéng biàn

    成语意思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以聋辨声

    yǐ lóng biàn shēng

    成语意思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成语标签: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成语意思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成语出处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了百了

    yī liǎo bǎi liǎo

    成语意思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鳞半甲

    yī lín bàn jiǎ

    成语意思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迤逦不绝

    yǐ lǐ bù jué

    成语意思迤逦:曲折连续的样子。曲折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行十余里,忽见幢节幡盖,迤逦不绝。”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补充式成语古代成语
  • 鱼龙变化

    yú lóng biàn huà

    成语意思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引律比附

    yǐn lǜ bǐ fù

    成语意思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成语出处《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了百当

    yī liǎo bǎi dàng

    成语意思指办事妥当、彻底。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迂阔之论

    yū kuò zhī lùn

    成语意思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彼岂乐为迂阔哉。”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鱼龙百变

    yú lóng bǎi biàn

    成语意思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晏开之警

    yàn kāi zhī jǐng

    成语意思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成语出处《后汉书 耿国传》:“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妈,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夔已足

    yī kuí yǐ zú

    成语意思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