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成语意思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成语意思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成语出处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成语意思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成语出处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成语意思形容神态失常;神思恍惚。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成语意思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
成语出处《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
成语意思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成语出处《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成语意思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成语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
成语意思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成语意思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成语意思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成语意思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成语意思举: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罕见。
成语出处清 钱牧斋《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治行比憺惟之卓鲁,举世无双。”
成语意思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成语意思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成语意思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成语意思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成语出处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成语意思井然:形容整齐。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7回:“只好抹桌另起从头写来,方才有头有绪,秩序井然。”
成语意思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成语意思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