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
成语出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成语意思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成语意思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成语出处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成语意思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意思防:防备;胜:尽;完全。形容防备不过来。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成语意思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成语意思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
成语出处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成语意思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成语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成语意思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成语意思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多形容摆老资格;轻视别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成语意思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古时穿钱用的绳索;一千文为贯。 形容钱财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殷芸《小说 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成语意思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成语出处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成语意思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成语意思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成语出处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成语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成语出处《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成语意思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宋史 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成语意思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成语意思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
成语出处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成语意思指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成语出处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四回:“前已吩咐尔等,不喜美味佳肴,又何为如此过费,是何意也?”
成语意思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成语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