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成语出处《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成语意思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成语意思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成语意思绽:裂开;破绽: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说话、做事漏洞很多。
成语出处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成语意思比喻凶悍的妇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成语意思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成语出处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成语意思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成语意思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成语意思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意思繁荣:原指草木枝叶;花朵茂盛;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昌盛:兴旺;兴盛。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成语意思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成语出处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成语意思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成语意思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成语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彻底革命。”
成语意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成语意思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成语意思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成语意思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成语出处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成语意思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成语意思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意思形容兴趣浓厚。
成语出处茅盾《马达的故事》:“谁要是看了这样专心致志而又兴趣盎然,还会贸然冲上去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