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监守:看管;盗:盗窃。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成语意思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成语出处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成语意思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成语出处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成语意思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成语意思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成语意思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成语意思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成语意思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成语意思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成语意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成语出处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成语意思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成语意思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成语意思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成语出处《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成语意思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成语意思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成语意思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成语意思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成语出处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成语意思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成语意思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
成语出处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成语意思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