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成语意思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成语出处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成语意思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成语意思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成语出处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成语意思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成语意思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成语意思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成语意思枢:门上的转轴;蠹:蛀。指门的转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成语意思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成语意思双方人数多少差别很大。众:多;寡:少。
成语出处《隋书 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成语意思腔:身体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热血,指生命
成语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问卜决疑》:“胡骑猖狂,中原无主,一腔热血,无以自效。”
成语意思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成语意思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成语意思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成语意思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成语意思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成语意思泛指知识、学问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
成语意思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成语意思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成语出处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成语意思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