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成语意思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成语意思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成语出处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成语意思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成语意思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成语意思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成语出处汉 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 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成语意思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成语意思伫:久立而等待。久久站着等候好的消息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交错:交叉;错杂。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复杂;交叉点很多。也作“纵横交贯”。
成语出处宋 吕祖谦《东莱博仪》第一卷:“陪洙酒之席去耳皆德者,纵横交错。”
成语意思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成语意思杀掉鹤;烧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焚:烧。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成语意思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成语意思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第69卷:“窃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成语意思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成语意思比喻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
成语出处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
成语意思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成语意思震:震动;撼:动摇。指某件事对人震动很大。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成语意思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成语出处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