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成语意思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成语出处元 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成语意思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成语意思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成语意思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成语意思血债:未报的杀人仇恨。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必须以死来偿还
成语出处曲波《桥隆飙》:“同志们,走!血债要用血来还,欠一分也不成!”
成语意思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成语出处明 谢谠《四喜记 巧夕宫筵》:“宫中郑娘娘,乃是郑参政之女,数月前选入宫中,仙姿玉色,世上无双。”
成语意思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成语出处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成语意思用一种固定来处理变化的事情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
成语意思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成语意思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成语意思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成语意思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成语出处周恩来《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成语意思晏:安逸;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酒,有剧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成语意思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证据可查。
成语出处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成语意思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7章:“我是公务人员,一切手续证件齐全不缺,有案可查,有凭可证。”
成语意思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成语意思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成语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成语意思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