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成语出处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成语意思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成语意思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成语意思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成语意思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成语出处《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成语意思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成语意思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成语意思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成语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对出郊外,问柳寻花到野亭。”
成语意思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无明:佛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听了这句话,那把无明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掿两斧抢上前,一斧一个,劈下头来。”
成语意思达到最好标准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这样从锣鼓中把古人的一举一动形容得唯妙唯肖。”
成语意思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成语意思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成语出处沈从文《水云》:“照表面看,这个女人可说是完美无疵,大学教授理想的太太。”
成语意思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成语意思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成语意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成语意思犹言惟命是听。
成语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鲍宣妻传》:“既奉君子,惟命是从。”
成语意思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成语意思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唯:唯独;命:命令。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