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成语意思同“贫嘴贱舌”。
成语出处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成语意思坐:坐罪。有朋友关系的人也被判罪,整个家族被杀掉。比喻株连治罪,残暴统治
成语出处孙中山《讨袁檄文》:“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
成语意思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成语出处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成语意思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成语出处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成语意思亲:亲戚;敌:相当;贵:地位。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21出:“杨妹丈是咱内亲,为何也不竟进?如今亲不敌贵了。”
成语意思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成语意思谓弃农经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成语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成语出处《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成语意思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成语出处《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成语意思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成语意思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成语出处《晋书·华表传》:“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成语意思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成语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成语意思犹千疮百孔。
成语出处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成语意思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
成语意思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成语意思同“强词夺理”。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成语意思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成语意思措大:醋大,指读书人。穷困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而鳃鳃然羡于穷措大,能勿愧乎!”
成语意思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