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成语出处《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成语意思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成语意思栎:木名;樗:俗名“臭椿”。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用的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汉 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成语意思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成语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成语意思见“论长说短”。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成语意思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成语意思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成语出处姚雪垠《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成语意思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成语意思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成语出处明 梁辰鱼《浣纱记 效颦》:“风景晴和,翩翩浪蝶狂蜂,阵阵游丝飞絮。”
成语意思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成语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语意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成语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成语意思即将上阵杀敌时,却逃离阵地。形容十分胆怯。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成语意思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成语意思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
成语意思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意思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成语意思辽东:地名,今辽宁省辽河以东;豕:猪。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成语意思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成语意思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