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成语意思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成语意思矜:通“兢”,动。形容狰狞凶猛
成语出处明·刘基《题群龙图》:“峡外六龙狞以凶,矜牙舞爪趹战攻。”
成语意思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成语意思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成语出处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成语意思洁:干净;污:污秽。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相违,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洁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成语意思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
成语出处《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成语意思抬头看,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孤单无依,人地生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我举眼无亲,见了你,如见我女儿一般。”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成语意思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成语意思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劝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争奈元帅坚执不从。”
成语意思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成语意思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乞陛下精选有能者,与之一会,以消其觊觎之心。”
成语意思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成语意思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成语意思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成语意思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成语意思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