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ēngfāng

注音 ㄅㄥㄈㄤ

部首 礻

总笔画 8

部首外 4

四角 30227

五笔 pyyn|pyyt

仓颉 ifyhs

郑码 wssy

字形 左右结构

笔顺 45244153

统一码 基本区 U+794A

异体字 𥚧 𥛱 𥛻

拼音 bēngfāng

注音 ㄅㄥㄈㄤ

部首部外 4 总笔画 8

统一码 基本区 U+794A 笔顺 45244153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ēng ㄅㄥˉ

  1. 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设祭于堂,为~乎外。”
  2. 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祝祭于~。”
  3. 中国春秋邑名,今山东省费县东南。

其它字义


fāng ㄈㄤˉ

 ◎ 通“”,指四方之祭。

    英语 river in Shandong; space inside

    法语 autel de sacrifice à l'entrée d'un temp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ēng

    〈名〉

    (1) 古代称宗庙之门。亦指庙门内设祭之处 [sacrificial place in temple]

    为祊乎外。——《礼记·祀器》

    祊之于东方失之矣。——《礼记·郊特牲》

    祝祭于祊。——《诗·小雅·楚茨》。傳:“门内也。”按,祭于庙门曰祊,故庙门曰祊

    (2) 指正祭毕后于次日举行的绎祭 [next memorial ceremony]

    设祭于堂,为祊乎外。——《礼记·礼器》

    (3) 古邑名。春秋郑国祭祀泰山时的汤沐之邑。在山东省费县东南 [Beng town]

    郑伯使 来归 。——《左传·隐公八年》

    (4) 河名 [Beng Rive],在山东省

    國語辭典

    ㄅㄥbēng
    1. 門內旁邊設祭處。《詩經·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2. 正祭次日,祭先祖於廟門內之旁稱為「祊」。《禮記·禮器》:「設祭于堂,為祊乎外。」漢·鄭玄·注:「祊祭,明日之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

    3. 地名。春秋時魯邑。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費縣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