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堀
- 古同“窟”,洞穴。
- 穿穴:“(舜)以其徒属~地财,取水利……然后免于冻馁之患。”
- 冲起:“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堁扬尘。”
英语 cave, hole
德语 Höhle (S)
法语 cave,trou
堀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突,可居住的洞穴。泛指洞穴 [cavity;hole]
堀,突也。《诗》曰:“浮游堀阅。”
光伏甲于堀室。——《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有伏死堀穴崖薮之中耳。——《汉书·邹阳传》
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荀子·法行》
又如:堀穴(洞穴;指贱者所住的地方);堀堁(尘沙飞扬的样子)
词性变化
〈动〉
穿穴 [bore a hole]。如:堀室(建在地下的房间)
堀 國語辭典
洞穴。《說文解字·土部》:「堀,突也。」清·段玉裁·注:「突為犬從穴中暫出,因謂穴中可居曰突,亦曰堀,俗字作窟。」《漢書·卷五一·鄒陽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同「窟 」。
堀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骨切。同窟。孔穴也。【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前漢·鄒陽傳】伏死堀穴巖藪之中。
又【廣韻】具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𠀤音倔。突也。【宋玉·風賦】堀堁揚塵。○按堀對揚言,堁對塵言。諸家訓堀堁爲塵塺,誤。
堀 《说文解字》
突也。《詩》曰:“蜉蝣堀閱。”从土,屈省聲。苦骨切
兔堀也。从土屈聲。苦骨切文一百三十一 重二十六
(𡒈) 突也。 突爲犬從穴中暫出。因謂穴中可居曰突,亦曰堀,俗字作窟,古書中堀字多譌掘。如秦國策,窮巷堀門。齊策:堀穴窮巷,今皆譌掘。鄒陽書:伏死堀穴,尚不誤也。曹風:蜉蝣𧌑穴,此葢自來古本如是。毛云:堀閲,容閲也。箋云:堀地解閲,謂其始生時也。唐以後本盡改爲掘字,遂謂許所據爲異本矣。陸機云:蜉蝣陰雨時,從地中出。郭樸云:生糞土中,然則未嘗掘地也。堀閲、容閲皆聯緜字也。箋則云堀於地中解閲而出矣。風賦:堀堁揚塵,謂突起之堁。 从土𡲬聲。 各本篆作堀。解作𡲬省聲。而别有𡑥篆綴於部末。解云:兔𡑥也。从土,𡲬聲。此化一字爲二字,兔堀非有異義也。篆从𡲬,隷省作屈。此其常也。豈有篆文一省一不省分别其義者,今正此篆之形。而刪彼篆。苦骨切。十五部。 《詩》曰:“蜉蝣𡑥閱。” 曹風蜉蝣文,堀閲,容閲也。容閲如孟子之容悦。